孕前保健
防病优生
女性早孕
怀孕常识
孕前营养
孕中保健
孕期疾病
孕期饮食
孕期保健
分娩保健
临盆待产
分娩时刻
产前诊断
产后保健
靓丽重现
产后心理
产后保健
月子饮食
宝宝保健
育儿心理
婴儿期
哺乳知识
母婴交流
防病优生

稻田泥鳅高密度养殖技术套养生态养殖效益高

作者:孕妇保健网 来源: 日期:2018-3-31 11:02:27 人气:

  1、在不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,可以做到一水两用、一地双收的效果,直接提高经济效益。

  2、生态效应更为突出,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,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部分功能,节省农药,减少了粮食污染。

  泥鳅喜栖息于底层腐裂土质的淤泥表层,除用鳃呼吸外,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,喜夜间觅食,以昆虫、小型甲壳动物、水草嫩叶以及硅藻、蓝藻、绿藻、黄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。

 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,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,沉积池底的残饵、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。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料,如花生饼、米糠、麸皮、豆饼、蚕蛹粉、螺、蚯蚓、水丝蚓、鱼肉、家禽家畜内脏等。泥鳅个体小,重量轻,贪吃,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,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。

 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,在稻田中呈土,其生长水温为15℃-34℃,最适生长水温为24℃-30℃。当水温降到5℃-6℃以下或高于35℃-36℃时,它便潜入泥中10-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。

  稻田养殖泥鳅,要选择水源充足,水质良好,面积2-10亩的稻田,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薄膜、塑料板、纱窗等(入泥30厘米)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。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,离田埂顶15厘米。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“田”字形水沟,沟宽、深为50厘米。进、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,管口均用细密拦截,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。

  面积50-100㎡,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,池埂坡度60℃-70℃,池深80-00厘米,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,用50厘米×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,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,水深保持在30-50厘米。

  养殖池周围用网片、塑板或瓷板做围墙,以防蛇、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。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,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、苗种进入池塘。

  进排水口呈对角线厘米,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,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,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。

  为方便捕捞,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,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%,比池底深30-50厘米,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。

  让泥鳅在稻田里“安家”,合作社请工人将田埂边沿用塑料薄膜封住,每隔3米插入一根钢管,用塑料网结成天网,避免鸟类到田间吃泥鳅。

  泥鳅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,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,年龄在2龄,雌性体重15-25g ,雄性体重12g 以上。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,每亩用生石灰75-100公斤均匀泼洒,进行清整消毒。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,进水经过滤入田,沟内水深30-40厘米,培肥水体,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。秧苗返青后,亩放3-5克/尾规格的鳅苗2-2.5万尾,放养前用3%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,消毒后入田。

  养殖过程中,为了浮游生物不断,必须及时、均匀、少量地追施有机肥。每隔10-15天施肥1次,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。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,每次每亩施1.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.5公斤碳酸氢氨,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。

  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,应投喂人工饲料,如蚯蚓、蝇蛆、螺、豆饼、蚕蛹粉、蚌、屠宰场下脚料、米糠、豆渣、菜籽饼、麸皮等,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。7-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,要求蚕蛹粉达15%、肉骨粉10%、豆饼25%的配比,日投饵2次,投饵率为10%。9-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、米糠等为主,一般每天上、下午各投喂1次,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%-4%。早春和秋末2%左右。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,一般每次投饵后,1-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。

  水位控制极为重要。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。适时加入新水,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,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。

 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,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。为防止赤皮病发生,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-20克,配50公斤饲料投喂2-3天,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-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。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-5天,或插秧后5-7天,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。

  日巡田2次,检查防逃设施,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。防止天敌入侵(如鸭、水蛇等),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。严禁含有毒杀酚、五氯酚钠、呋喃丹、甲胺磷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。

  在靠近水口的地方,铺上网具,从进水口放水,因泥鳅有逗水特性,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。此法适于水温20℃左右,泥鳅爱活动时进行;

  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,把田中、鱼溜疏通,将田水排干,使泥鳅随水流入沟、溜之中,先用抄网抄捕,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,除掉淤泥,留下泥鳅。天气炎热时可在早、晚进行。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,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,可采用翻耕、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。

  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。晴天傍晚时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,使泥鳅集中到鱼溜,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,沉入鱼坑。此方法在5~7月份以白天下袋较好,若在8月份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,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。放袋前一天停食,可提高捕捉效果。如无麻袋,可把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、宽30厘米,将炒香的米糠、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中,中间放些树枝,卷起草席,并将两端扎紧,使草席稍稍隆起。然后放置田中,上部稍露出水面,再铺放些杂草等,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。

  在稻谷收割之前,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,然后排放田水,泥鳅随水而下时获。此法一次难以捕尽,可重新灌水,反复捕捉。

  通常使用的药物为茶粕(亦称茶枯、茶饼,是榨油后的残留物,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),每亩稻田用量5-6千克。将药物烘烧3-5分钟后取出,趁热捣成粉末,再用清水浸泡透(手抓成团,松手散开),3-5小时后方可使用。

  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厘米左右,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。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,巢堆成斜坡形,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-10厘米。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,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,面积0.5-1平方米。面积大的稻田中央也应设置鱼巢。

  施药宜在傍晚进行。除鱼巢巢面不施药外,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药液。施药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、排水,也不宜在田中。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鱼巢。

  施药后第二天清晨,用田泥围1圈栏鱼巢,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,即可挖巢捕捉泥鳅。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,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泥鳅继续留在田中养殖。若留田养殖需注水5厘米左右,待田中药性消失后,再转入稻田中饲养。

  此法简便易行,捕捉速度快,成本低,效率高,且无污染(须控制用药量)。在水温10℃-25℃时,起捕率可达90%以上,并且可捕大留小,均衡上市。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: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药液要随配随用;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,施药一定要均匀的全田泼洒(鱼巢除外);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,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、泥堆物。此法捕泥鳅最好在收割水稻之后,且稻田中无集鱼坑、溜。若稻田中有集鱼坑、溜,则可不再集鱼坑、溜中施药,但要用木板将坑、溜围住,以防泥鳅进入。

  

推荐文章